夏天是酪梨季,台灣產的酪梨便宜又美味,少了運輸時的溫差,更能買到最佳品質。
想要吃到最棒的酪梨,從挑選到催熟過程都很重要。以往總是買已完熟可食用的酪梨,但切開後幾乎都已開始出現褐色絲狀物,據說那是過熟即將發芽的狀態,口感不佳。
這次特地買了全綠的酪梨自行催熟,方式是來自朋友(某博士的太太)教的香蕉催熟法,秉著實驗精神嘗試,沒想到真的成功的在購買後三天完成最佳狀態。
剛買回的酪梨,這批外型不夠圓潤,挑了其中線條最圓滑的一顆。
若是在有空調的賣場,選購時最好是剛進貨最綠的,並拿起來搖一搖,若聽到裡面的籽有已脫落的撞擊聲,最好不要買。由於賣場冷氣強烈,很難從外觀看出熟成度,很容易就會買到過熟酪梨。
以上的三張照片分別是三天的變化。
而催熟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買回的酪梨先放室內,睡前在放到冰箱,隔天起床後再從冰箱取出,將外表濕氣用紙巾擦乾,繼續放在室內。如此反覆,直到蒂頭可輕易取下,並按壓感覺已軟即可切開食用。
第四天從冰箱取出後切開,最外層還有點硬度,此時的酪梨口感接近水果,非常適合害怕酪梨奶味的人食用,若喜歡較滑潤口感,則可再等一天。
非常簡單又不怕失敗的催熟法,下次也可如法泡製嘗試其他水果,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唷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